【中国网】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检察院巧用“加减乘除”法做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时间:2025-04-08
来源:本站
作者:建华发稿
录入:建华发稿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检察院
巧用“加减乘除”法
做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2024年以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依托“彩虹桥”未检工作室,创新打造“彩虹为桥·守护未来”工作品牌,依法综合履行“四大检察”职能,巧用“加减乘除”法,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融通发力,织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安全网。
善用“加法”建制强责
做足功夫夯实司法保障
牵头与区法院、公安机关、司法局制定《建华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联席会议暨“三官一律”进校园制度(试行)》,将法治副校长从原来一家“单打独斗”,办成“组团普法”,54名检察官、法官、警官和律师被13所中小学聘为法治副校长。牵头制定的《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协作办法》被区委平安办确定为建华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指引,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落地见效。
认真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在东市场社区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明确信息通报、沟通协商、联合帮教、法治教育等内容,合力推进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同时发挥社区网格员和群众“小喇叭”作用,注重收集涉未成年人遗弃、虐待、辍学等信息,纳入家庭帮教体系进行整改推进。
注重发挥“四大检察”统筹一体、融合式监督的优势,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中一体化贯彻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建立以刑事为主、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为辅的“一带二”办案模式,完善部门间线索共享、调查核实和协助办案工作机制,凡办案中发现涉未成年人线索均第一时间向专门办案组进行转交,并全力配合办案组高质效办好未成年人检察案件。
常用“减法”消除隐患
做精谋划注重犯罪预防
建立“一站式”办案中心,对涉未成年人案件进行集中统一办理,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供心理疏导、心理测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暖心服务,对未成年被害人尽量采取一次询问措施,减少案件对未成年人带来的二次伤害,实现对未成年被害人“精准保护”。
建立罪错未成年分级干预机制,强化临界预防举措,加大帮教矫治力度,联合公安、教育、民政、妇联、团委、街道社区等部门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分级矫治,“一站式”链接家庭干预帮教、审前干预帮教。与专门学校建立配套衔接机制,通过与专门学校合力矫治,实现未成年人罪错问题“有人管”。
坚持社会调查和司法办案相结合,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检察听证、帮教阶段等同步开展社会调查,将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监护情况、心理性格特征、犯罪原因等纳入办案环节。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居住地非本辖区的,及时开启跨行政区域社会调查程序,与当地检察机关协作,通过联合实地走访、调查询问等方式,综合研判涉案未成年人是否具备帮教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提升打击违法、预防犯罪效果。
活用“乘法”协同联动
做好细节提升保护效能
依托《法治副校长联席会议暨“三官一律”进校园制度》,充分利用春秋两季“开学第一课”契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检察官、法官、警官和律师组团进校园、入班级,以“一次一专题”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以案释法、情景模拟、安全演练、互动交流等专题普法讲座,教育引导未成年学生树牢法治意识、培育法治信仰。
组织召开全区未成年保护工作者专题培训,邀请区委政法委、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团委、妇联、教育局、民政局、关工委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予以深入解读。对“三官一律”送法进校园、进社区助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进行详细介绍,提升参训人员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夯实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基础。
与东北农业大学法学院建立检校共建协作机制,将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引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过程,把心理评估纳入羁押必要性审查环节,建立起“心理、法援、智库”三大专业支撑平台。邀请武汉大乘心理咨询公司心理学专家开展线上线下培训5次,效果明显。向六省份10余所高校制发《检察督导令》,建议高校充分保障涉案未成年人受教育权不受侵害。
巧用“除法”帮教矫治
做优监督融入社会治理
坚持系统思维,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强化与法院、公安、团委、妇联、教育、街道等部门沟通协作,对罪错未成年人综合运用释法说理、心理干预、义务劳动、家庭指导、检校联动等措施进行帮教矫治,推动构建综合保护格局,提升帮教矫治的精准度有效性。
紧盯“一号检察建议”监督落实,针对教育从业人员利用职业便利性侵害学生、校园安全管理、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等问题,督促和协同相关部门排查问题隐患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并将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职业特殊学校教职员工、保安等人员列入重点查询监测对象,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推动强制报告制度、教职员工入职查询等制度落地见效。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挖掘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反映出来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治理、网络安全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发挥检察建议刚性作用,促进相关部门强化管理、完善机制、消除隐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促进校园安全、社会保护、行业治理一体推进。(张军国、张杨)
来源:中国网